真空制砖机是生产空心砖的主要制砖设备,在制砖生产线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我们对真空制砖机的结构了解不足,在生产空心砖时就很容易导致操作上的失误,造成成品砖质量以及外观上的缺陷。下面就由巩义市旺达机械厂技术员为我们详细讲解下
真空制砖机的结构组成。
1、机头
生产空心砖的真空制砖机,为减小阻力,降低动力消耗,通常都用较短机头。当然机头也不可过短,否则泥条边角容易松弛开裂,同时坯体强度也不高。机头长度一般选用100-160mm,约比生产普通实心砖的缩短1/3-1/2。
2、泥缸
空心砖坯机口处有一段由芯头产生的“再挤压区”,能进一步增强泥条致密程度,故采用阻力较小的圆筒形泥缸为宜,而不用阻力较大的圆锥形泥缸。
3、铰刀轴转速
在允许范围内,提高
真空制砖机主轴转速,可提高基真空制砖机效率。按铰刀外缘的圆周线速度计算,常用45-55m/min的线速度(也有高到70m/min的)。当然对每一特定的原材料而言,都存在有一个*的转速。现在发展的趋势是尽量降低螺旋铰刀主轴的转速,而是尽量通过铰刀外形的设计以及螺旋铰刀头(*前端的双线或三线铰刀头)的优化来达到挤出泥条速度的*化。这样做的优点之一就是降低转速,减少运动部件的磨损。
4、机口
为了减小泥料在机口内的摩擦阻力,在保证泥条一定致密度的前提下尽量选用短些、锥度小些的机口。挤出空心砖坯时,机口长度约为160-240mm,锥度一般为4°-8°。
当泥条四角挤出速度比中部慢得多时,可将机口后口的四角做成弧形,以增加四角泥料的进入量来平衡泥条速度。
5、芯具
芯具时成型的关键装置。芯具起着在泥中形成贯穿孔洞,调节泥料走速平衡的作用,对空心砖坯能否成型,有直接影响。由于原料性能、
真空制砖机、产品规格以及孔型选择的不同,各厂生产空心砖所用的芯具会有所差异,需因地制宜,通过试验确定。
设计和安装芯架时,需注意:,力求避免产生“芯架裂纹”。它是泥流经过主刀被分割后,重新愈合不良在坯体内留下的“伤痕”。芯架裂纹难以察觉,常在干燥后或当砖坯回潮及受冻后才可发现,有的在烧后才显现,且对成品强度产生不利影响。避免芯架裂纹的措施,*重要的是保持主刀的末端至机口有一个合理的愈合长度。愈合长度随出口净出泥量的增加而延长;成型大孔、少孔砖坯时,愈合长度应稍长;主刀刀片越厚,愈合长度应越长;粘结性差的泥料应比粘结性强的泥料采用更长的愈合长度。愈合长度应通过试验来确定,一般为230-270mm。*,力求使机口横断面的各部位,给泥流以均衡分布的阻力。为此,芯架的小刀片需按芯架的*线对称排列,才能保证机口横断面出泥速度均匀。第三,应保证泥流出机口时受到再次压缩。为此,机口后部泥料有效流通面积需大于机口出口处泥料的有效流通面积。
芯杆应富有弹性,可采用冷拔碳质圆钢或弹簧圆钢等材料制作。为使出泥速度平衡,出泥快的部位,使用较粗的芯杆,出泥慢的部位,使用较细的芯杆,中间部位往往出泥*快,可使用阻力套管以减慢其泥流速度。
芯头的材料有木材(外包铁皮)、铸铁、钢和陶瓷等。一般较喜欢采用陶瓷芯头。随着挤出量的增加,芯头也随之被磨损。寻求一种合适的耐磨性能较好的芯头时生产厂家的共同愿望。国外有一种镀铬芯头,是在普通钢材外表用电解法镀制一层铬涂层。泥料在铬涂层表面滑动能力较其他曾经用过的金属都好,使用寿命比普通钢芯头长6倍。还有一种是烧结刚玉芯头,这种芯头质地很坚硬,比镀铬芯头还要耐磨,但价格比镀铬芯头高25%。芯头的大小、形状、数量取决于砖的孔型设计。芯头的长短和锥度,按机口处泥流的速度差来考虑。一般中间泥流速度快,*芯头可适当长些,或小头断面大些;四周摩擦阻力大,泥流速度缓慢,所以四周芯头可短些,或小头断面小些,以便使出泥速度达到平衡。一套模具的芯头往往是长短、大小不一的。
芯头的末端(大头)应有3-5mm长度无锥度的圆柱面,为的是使形成的孔洞不易变形。芯头尺寸要准确,表面要光滑,四周阻力应均衡,*孔要打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