焙烧的目的是把各种松散的矿物混合物转化为质地坚硬、性能稳定的制品。在完成这种转化的过程中,将会出现许多物理和化学反应。*终制品的性能,如强度、孔隙率、耐久性、热膨胀等是由在焙烧过程中形成各种物相的种类和数量所决定的。
焙烧是烧结砖生产中的*一个环节,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关,产品的产量、质量和全部经济技术指标均将在此集中体现。一失误,前功尽弃,应于充分重视。
焙烧时,不仅需要充足氧气来助燃,更需要大量的空气来传递热能、调节断面温差,要完成焙烧过程物理化学反应就应保证足够的空气量。烧窑工也正是依靠控制空气的流动来控制焙烧时的温度曲线、焙烧速度等整个过程的。
气体在窑内的运动
在窑内,燃料的燃烧和热量的对流传递都借助于流动的空气。因此,气流的分布也就在很 大的程度上决定了各部位的燃烧条件和砖坯的升(降)温条件。
气体在窑内除受到烟囱或风机的强大抽力从出窑端被吸入以后经冷却带、保温带、焙烧带、预热带而进入哈风口的水平方向流动的力以外,还要受到气体由于受热升温体积膨胀后向上的浮力。生产中,窑内各带的温度不同,气体在各处上浮的力量也大不相同:在高温焙烧带,温度在1000℃左右,气体上浮的力量*,而在冷却带的端和预设带始端只有几十度,气流的上浮力也*小,如图6。
在这两种力量共同作用下的气流,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产生。
1、内燃掺量、砖的品种等选定适宜的坯垛形式而得出相应的码窑密度。对于空心砖,坯体本身的孔洞就是有效的通风面积,从而可以减小砖坯之间的缝隙,即纵向通道,故在折合成普通砖来计算其码窑密度时都大于230块。
2、坯垛断面上的通风面积:对于轮窑,坯垛断面上可以通过气流的孔遭面积之和应大于坯垛总面积的20%。对予隧道窑,这一数据不仅应大于坯垛总面积的30%,还应大于坯垛与窑顶及两侧窑墙之间的顶隙及侧隙之和。而以上三者之和,即窑室横断面上的流通总面积,应大于窑室横断面积的50%。
3、坯垛装码的基本原则:在焙烧内燃砖时,码窑的基本原则是:下稀上密、中稀边密、内稀外密(对轮窑)、弯道外稀、哈风拉缝、火眼脱空、平稳直正、火路畅通。
下稀上密:由于热气流轻而上浮,以致窑室断面上部火行快,下部火行慢,造成同一坯垛断面上部温度高、下部温度低。下稀上密的码窑原则加大了坯垛上部的通风阻力,减小了下部的通风阻力,使上下气流尽量均衡,上下火行速度基本一致,从而可缩小断面温差,提高产品质量。
中稀边密:内燃烧砖时,主要靠砖坯里的内掺煤燃烧发热。因窑墙散热要耗去两边砖坯的部分热量,而中部的砖坯不仅无此项消耗,还要接受周围砖坯燃烧时传来的热量,造成热量集中,产生过烧。中稀边密的的码窑原则使中部砖坯减少,燃料也相应少了,想高温也高不起来,从而减小断面温差。近年遂宁市城南厂采取坯垛中部码低内燃坯、两边码较高内燃坯,尽管坯垛断面稀密一样,也同样解决了坯垛中部过烧的老大难问题。
中稀边密的原则适用于轮窑的直窑段和隧道窑的内燃烧砖。
在外燃烧砖时,由于窑室中部的气流只需克服坯垛的阻力,两侧的气流还要加上对窑墙的摩擦阻力,轮窑的外侧还在克服因封窑门时与窑墙没砌平而产生的局部阻力,造成气流中快、里次、外慢的现象。为此,码窑时应采取中密、里次、外稀的形式,以坯垛断面阻力的变化来促使火速均衡,减小断面温差。,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焙烧条件较好的.中部多码砖坯,增加产量,并为边部多加煤创造条件,以弥补窑墙散热所造成的损失。
内稀外密:轮窑内墙紧靠主烟道,散热比外墙少得多。为此虑燃烧砖时应使靠外墙的砖坯比靠内墙的稍密,以弥补外墙散热。
弯道外稀:轮窑的烧窑工都知道“弯道不好烧”,不仅火不肯走,而且往往是里火超前外火赶不上,这是因为气流在拐弯时阻力增大。试验表明:同样的坯垛在弯道上要比在直道上对风的阻力增大1/3,而且,外弯的路程比内弯长得多,加上弯道前方直线段上的哈风口对弯道上的气流都有一个向里弯集中的吸力,所以,外火就更跟不上了。
为此,弯道码窑应采取外稀内密的原则,以加大坯垛内侧的阻力,把气流挤向外弯,迫使流经内、外弯气流的速度与其距离相适应,力求内、外弯的火速沿扇面齐头并进。因此,在弯道上码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炕腿:按内、中、外部位分别采用3、4、5层炕腿,以加大外弯底部通风能力。
(2)坯距内密外稀:从窑室中线划分,内侧比外侧每层多2~3个砖坯。
(3)坯垛内实外空:前后两条坯垛之间内侧不留间隙,紧靠实码;外侧拉缝脱空,减小阻力。
(4)码斜条时应向外侧倾斜,把风送向外弯。
哈风拉缝:在轮窑的哈风口处从内到外留出20 --24厘米宽的横缝不码坯,叫哈风拉缝。使气流能通畅地进入哈风口,以充分发挥其抽力。尤其在预热带,可及时排出水汽,有利于防止砖坯凝露回潮。而且,气流通过拉缝时因空间突然扩大,使四周气流混合后才进入下一坯垛,有利于减小断面温差,提高产品质量。
火眼脱空:烧窑工要通过火眼观察火情,因此,火眼处的坯垛应留有一眼能看到底的空隙。同时,火眼又是烧窑工向窑内投煤的唯有通道,还应使投入的煤能在坯垛各部均匀分布,其直接落人窑底的煤只能占投入煤总量的10~15%,以免窑底积炭和出黑头砖。
平稳直正、火路畅通:为使坯垛稳定,防止倒塌和尽量减小其对气流的阻力,码窑时应先刮窑底或车面,使砖坯能放稳摆正,码坯时应头对头、孔对孔、上下齐平,前后对正,确保火路畅通。
两边靠紧:在轮窑中,坯垛是不动的,当码横坯和斜条时,宜靠拢两边窑墙,使坯垛更稳和减小侧隙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