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
真空砖机生产线中主要生产环节包括:原料的处理,砖坯成型,干燥,焙烧等多个环节。一个烧结砖厂要想产量高,还要砖坯的质量和外观都达标,就需重视每个环节的操作规程。机械设备环节,我们之前曾多次为大家讲解过,今天我们主要讲解下砖坯的焙烧原理,以便大家在焙烧环节操作更得心应手。
经干燥后的砖瓦坯体进入窑内,在加热焙烧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取决于坯体的矿物组成、化学成分、焙烧温度、烧成时间、焙烧收缩、颗粒组成等,此外窑内气氛对焙烧结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变化的主要内容有:矿物结构的变化,生成新矿物;各种组分发生分解、化合、再结晶、扩散、熔融、颜色、密度、吸水率等一系列的变化。*变成具有一定颜色、致密坚硬、机械强度高的制品。
当坯体被加热时,首先排除原料矿物中的水分。在200℃以前,残余的自由水及大气吸附水被排除出去。在400-600℃时结构水自原料中分解,使坯体变得多孔、松弛,因而水分易于排除,加热速度可以加快。此阶段坯体强度有所下降。升温至573℃时,β-石英转化成α-石英,体积增加0.82%,此时如升温过快,就有产生裂纹和使结构松弛的危险。600℃以后固相反应开始进行。在650-800℃,如有易熔物存在,开始烧结,产生收缩。在600-900℃,如果原料中含有较多的可燃物质,这些物质需要较长的时间完成氧化过程。在930-970℃,碳酸钙(CaCO
3)分解成为氧化钙(CaO)和二氧化碳(CO
2)。
焙烧使原料细颗粒通过硅酸盐化合作用,形成不可逆的固体。
冷空气通过冷却带的砖瓦垛,由于热交换过程制品被冷却到20-40℃。冷却的速率因原料而异,尤其冷至573℃时,游离石英由α型转变为β型,体积急剧收缩0.82%,使坯体中产生很大的内应力。此时应缓慢冷却,否则易使制品开裂。
玻璃相及少量莫来石的产生是砖瓦制品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焙烧温度1000℃时,多孔砖的抗压强度比900℃时约高50%;焙烧温度950℃时多孔砖的抗压强度比900℃时约高25%。
顾客朋友们,在真空砖机生产线中,砖坯的焙烧环节是相当重要的,也是非常具有科学性的,在很多烧结砖厂,由于操做工对砖坯的焙烧原料了解的不够详细,在操作上有很大的疏漏,导致烧出来的砖质量和外观都不达标,造成成品砖销路难等问题,给烧结砖厂老板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来自:
http://www.hnwdjx.com